欢迎您访问“三读书堂”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二读文,三读意。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

“秋声”三赋

分类:解之说赋 作者:许结 整理时间:2022-05-22期刊:《古典文学知识》2020年3期 阅读数:人阅读

古人赋“秋”,以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肇始,“摇落深知宋玉悲”的情绪,也成为“萧条异代不同时”,却“怅望千秋一洒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的秋“心”传递。然则秋景广阔,咏秋者面向亦多,如潘岳之《秋兴赋》以及杜甫诗之《秋兴八首》,以“兴”为题,皆为名篇。而歌咏“秋声”,于赋域颇有闻名者,如唐人刘禹锡、宋人欧阳修的同题《秋声赋》与清人胡敬的《秋声图赋》,三赋咏秋声而肸蚃相承,辨其同工异曲,可增添些阅读趣味。

秋景易写,秋声难摹,我们先看刘禹锡的《秋声赋》的写法与旨意。刘氏为中唐诗文大家,今存赋11篇,其作品往往咏物、抒情、述理融织一体,以寄发人生郁抑困顿的胸怀。举其要,如其《山阳赋》写重大政治历史问题,其《砥石赋》乃述理励志之作,其《谪九年赋》抒发屡遭谪贬情境,而读他的《秋声赋》,写景寓情,亦多精警之意。据作者赋序所称“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道行之余兴,犹有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可知该赋为和李德裕(相国中山公)而作,其基调是传承宋玉的“悲秋”情感,但却通过叙述李德裕的悲秋与宋玉、潘岳不同,即赋中所言“异宋玉之悲伤,觉潘郎之么麽”,又隐含了一种欲建功立业而珍惜时光的振发精神。全赋短小,可分三层次,首写秋景而喻秋情: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蔓趣寒螀之愁。

文中通过“百虫”与“露蝉”的“啁啾”之“吟”,拟状“秋声”,突出主题,衬托愁思。次写秋季诸象,引出有关“秋”的史事,如谓“至若松竹含韵,梧楸早脱。惊绮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以拟“象”,复用“废井苔合,荒园露滋”等故事以咏史,以古鉴今,寄寓心志。赋的末段抒发感慨: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鞲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刘禹锡与柳宗元等曾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永贞革新),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之一”,该赋也是借酬和李德裕之机,以悲秋抒“孤愤”,以萧瑟励“奋迅”,论“人”寓“己”,实质是假“秋声”隐写“心声”。但全赋的总体风格,仍是以骚怨及不遇情怀为主。

与之不同,欧阳修的《秋声赋》虽与刘赋同题,然其书写方式及立意均为独造。欧阳修今存辞赋22篇,有骚、骈、律、散四类体裁。其骈、律两类,常渗以散文句法,对仗、用典、声律、结构,皆能信笔驰骤,轻松自然。骚赋一类,尤为独擅,能变汉晋赋家铺采摛文、瑰丽粲烂,而求其清新隽永之味。《秋声赋》是他的文赋代表作,以散文笔调写成。全赋可分为三段,首段以“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悚然而听之”的记叙文方式开篇,继述秋“声”的听觉感受,即“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以及“触于物也”“如赴敌之兵”的描写,复以“童子曰”的“声在树间”引出议论。赋的第二段由作者夹叙夹议,也是全篇的主构部分: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赋文由传统的“悲秋”落笔,继从秋之色、容、气、意多方描写烘托,再集中于对“秋声”造成人之视觉与听觉变化的描绘,并束以论“秋”之理,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这既曲折表现了饱经忧患的心路历程,又以自然替换情绪,一改历来“悲秋”主旨。赋的第三段仅以“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一淡语收束,意在言外,深蕴哲理。苏洵赞欧文“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无艰难劳苦之态”(《上欧阳内翰书》),可借用评价这篇赋的旨趣。概括地说,欧赋在题材上仿效刘赋,而在手法上却取法韩愈类赋之文如《进学解》。所以品读该赋,其以文为赋、擅长议论的审美特征,平易晓畅、不事雕琢的审美风格和损悲自达,尚理造境的审美趣味,已具备了宋代文赋的三大基本艺术形态,堪称其最突出的赋史价值。

继刘、欧之后,赋秋声者不乏其人,而较具承变特色的,当推清代嘉道间骈文家胡敬的《秋声图赋》。胡氏字以庄,号书农,少以《水仙花赋》《阑干赋》受知于阮元,嘉庆十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充武英殿、文颖馆纂修,复为《全唐文》《治河方略》《明鉴》总纂官,累职至侍讲学士。姚燮《骈文类苑》收其《穷村赋》,写农民破产之状,描绘生动,词语清新,人称其文“有六朝李唐之美”,阮元评其《阑干赋》“得六朝人神髓”。《秋声图赋》收载他的《崇雅堂骈体文钞》卷一,署“为金听泉作”,赋以骈体骋势,雕镂词章,亦类六朝赋风。但与前人赋秋不同,胡赋乃题图之作,其描述对象非自然,而是图画,如其赋言“图咫尺于万里”,观赏间显然多了一层阅读趣味。

赋文首辟一语:“悲哉秋气,秋气难绘,而尤难绘者其声。”既承“悲秋”传统,又明“题画”之意,而其绘“秋声”尤难,则为赋作留出描写的空间。总括其要,全赋从四层次展读画面,书写“秋声”。首以秋景、秋情拟状秋声:

试望重关榆白,绝塞草黄,平涉莽莽,落日荒荒。孤雁叫月,饥鹰厉霜。天低野阔,风起云扬。数声勅勒,一曲伊凉。悲笳溢耳,羌笛回肠。拊琵琶而吊青冢,驰拨叱而射黄獐。……闻秋杵以徘徊,感秋蒲之憔悴。斯又擅范宽之精能,与董源之幽邃。

以山水画面,兼融史事,并借范宽、董源山水画笔提升所题图画的审美价值。范、董与李成并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范氏性疏野,画萧散,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图》等;董氏由南唐入宋,创山水画“披麻皴”,率意而为,“平淡天真”(米芾评语),代表作有《潇湘图》等。赋者点出两画师,旨在喻示所咏图画的绘画史的意义。赋作继以秋象、秋势拟状秋聲:

若乃樟亭启幔,胥江上潮,素车白马,惊奔怒号。奋雷鼓之千叠,泻银潢之一条。浩浩汗汗,刁刁调调。飙迅而万樯辟易,练明而八阵周遭。震其声者,莫不耳聋心骇,色沮形消。图咫尺于万里,蓻营邱之独超。

此借“秋兴”明象骋势,模仿枚乘《七发》“观涛”笔法较显。至于赋中插以“暨乎秋雪晴铺……至于关山人远,枕簟秋单”的描写,也是景不离情的写作套路。值得玩味的是赋的第三层次,再次强调“状秋则易工,绘声则少可”,故复以秋意拟状秋声:

夫惟跂石观空,囊琴枯坐,水木明瑟,云山澹沱。槲黄岫零,梧碧阶堕。明蟾半规,凉穗一颗。于斯悟飘风者荣华,浮沤者坎坷。界超色相之天,业证闻思之果。

以“观空”“枯坐”明意,变欧赋付诸自然的秋声,而增以释氏的“空观”色相。由此赋转入最后一层次的描写,即读图品味:

爰召画史,授隃麋,斗室虚敞,尺缣纷披。神闲兴逸,目想心仪。双管疾下,万籁呈奇。斯图中声在,而声与秋期。何必登山临水,赋别伤离,始足状秋宇之寥廓,传秋士之郁伊也乎?若夫闻声夜起,感慨系之,金石胶戛,风云骋驰,则有欧阳子之赋在,而余又何辞?

如果说赋中精彩片断宜在赋中“重关榆白,绝寒草黄”的景观、“闻秋杵以徘徊,感秋蒲之憔悴”的人物,以及“关山人远,枕簟秋单”“砧捣霜而晨急,翦裁月而宵寒”的情氛,然其叙述“画史”作图以衔接欧阳修《秋声赋》的意趣,则宜为这一题图赋的主旨。

胡敬擅长作赋,且多题图,另有《品茶图赋》《惜花春早起图赋》等。由题图观“秋声”,倘若说刘禹锡赋由因秋声写悲秋寓壮意,歐阳修赋论自然秋声以淡化悲秋主旨,则胡敬赋显然更重在品玩的鉴赏趣味。这或许是品读三篇作品中赋义变迁的聚焦点。

由此“秋声”三赋,所谓绘声绘色,然绘色易而绘声难,这个中又牵涉到赋与图的关联。赋之为体,“蔚似雕画”(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故而诗之接近于音乐,赋则接近于绘画。当然,诗赋均为语象书写,属时间艺术,与“凡遇之目,感于心,传之于手而为象,惟画则是然”(叶燮《赤霞楼诗集序》)之绘画书写的空间艺术不同,所以诗与赋的不同,在于诗多以语象抒情以造境,赋多以语象构“像”而骋势。因此,赋“秋”者图“形”易则绘“声”难,读刘、欧两赋,前者写秋声则落笔于秋景与情,后者借秋色、秋容、秋气与秋意多重衬托,观者仍只能通过秋景意会秋声。尽管秋声难绘,但历代以《秋声赋》为题材的图像作品却不少,书法如赵孟楷书《秋声赋》最著名,绘画则如明代的唐寅与邵弥,清初华喦与晚清任颐(字伯年),均有《秋声赋图》的创作。比较清代华、任两幅图,华喦的《秋声赋图》写实,完全模拟欧阳修《秋声赋》书写:全图下幅为画,绘一院落于远山群木间,正屋内端坐主人即“欧阳子”,倚门者为“童子”,呈对话论“秋”之像;上幅为书法,题写欧赋全文,笔势绵密,布局整严。任颐的《秋声赋图》则重写意,仅绘一人行吟于垒石枯树间,以树杈与衣袖的随风飘拂拟状秋声,笔墨简逸放纵,明净淡雅。胡敬作赋题画,图绘其象的文本虽然不知,但他以“雕画”之赋摹写空间图像,故其作品更具画面感与鉴赏性。在赋中,他以秋景、秋情、秋象、秋势、秋意多层次拟状秋声,特别是清醒地认识到“尤难绘者其声”“状秋则易工,绘声则少可”,诚如《老子》所谓“强为之容”(第十五章),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同题创作,有模仿,也有创新,品读旨意,贵在创新。读三赋描写“秋声”,刘赋以悲秋寓壮意,是文本承变的创新;欧赋以议论成篇,是文体互通的创新,胡赋题画绘声,是语图共成的创新,串连起来,又是赋史发展中的一有趣的创作现象。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好书推荐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国辞赋理论综述”,首先从源头上辨析“赋体”这一文体概念,并对古代的辞赋理论文献进行叙录与考察,再对如史传、子书、文集中的赋体以及赋序、赋跋、赋格、赋话等辞赋理论的批评形态逐一论述,最后综述了辞赋理论的生态与构建;中篇为“中国辞赋理论流变”,主要采用文学通史的体例,对前赋时代、汉赋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隋唐、宋金元、明清直到20世纪前、后两期等诸时代的辞赋理论与批评体系做了详尽地论述与构建;下篇为“中国辞赋理论范畴”,从辞赋的本原、经义、体类、章句、技法、风格等门类,分别阐述并讨论了中国古代辞赋的理论范畴与艺术表现。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许结著,凤凰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定价280元。

上一篇:无人空夕阳

下一篇:唐诗与火焰山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许结 已更新 25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