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三读书堂”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二读文,三读意。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

《玄怪录》与《续玄怪录》中的游仙与游冥故事

分类:文学史话 作者:林宪亮 整理时间:2022-05-22期刊:《古典文学知识》2020年1期 阅读数:人阅读

唐代是各种宗教都十分兴盛的朝代,其中以佛、道二教为最。《玄怪录》《续玄怪录》就是这样两部集中反映了佛、道二教思想的唐代小说,它们最重要的表现主题是游仙与游冥。游仙是指凡人漫游仙境,感受仙境的奇异景象和神奇道术;游冥是指阳间人进入地府,目睹阴间的真实存在以及地狱的残酷刑罚。前者反映了道教思想,而后者则反映了佛教思想。

一、 牛僧孺《玄怪录》与李复言《续玄怪录》

牛僧孺(780—848)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仕穆宗、敬宗、文宗、宣宗四朝,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袖。牛僧孺工于文笔,好学博闻,青年时代即有文名,与白居易、刘禹锡常有唱和,但其文集并未传世。《全唐文》辑其文一卷,共19篇;《全唐诗》辑其诗4首。牛僧孺最突出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一部小说集——《玄怪录》。唐代小说的名篇,多以单篇传世,例如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记》、李朝威《柳毅传》、袁郊《红线传》等。《玄怪录》则是以小说集的形式面世,而且成绩斐然。鲁迅评价说:“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玄怪录》最早著录于北宋《崇文总目》,其后《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皆有著录。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曾慥《类说》著录为《幽怪录》,应为宋人有意避赵玄朗的名讳(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追尊赵玄朗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玄、朗二字均需避讳),后来许多书目沿袭了这一书名,例如《百川书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牛僧孺的《玄怪录》成书之后,模仿之作甚多,其中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最有代表性。《续玄怪录》最早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然而作者李复言,却生平不详。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二十“李谅”条记载了中唐时期,有一个名叫李谅字复言的人:“唐长庆四年,李谅为苏州刺史……谅字复言,尝官中丞。”李谅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使,卒于大和七年(833),此人究竟是不是《续玄怪录》的作者李复言,没有更多的资料可证实,现只能是不置可否。由于《玄怪录》与《续玄怪录》内容相似,成就相若,在后世的传播过程中,两书多以合集的形式刊行。保存至今的《玄怪录》《续玄怪录》刻本现存的篇数,前者共44篇,后者共23篇。《玄怪录》《续玄怪录》还有一些篇章散佚到了类书中,程毅中先生点校《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华书局2003年版)时,又在《太平广记》《类说》等书中辑出若干篇(《玄怪录》12篇,《续玄怪录》6篇)作为“补遗”,分别附在两书之后。

二、 《玄怪录》《续玄怪录》的两大主题:游仙与游冥

道教在唐初被立为国教,道教思想在唐代社会自然影响很大,但事实上,佛教也很兴盛,甚至在多数时期的影响超过了道教。整体而言,佛、道二教对唐人影响最大,游仙和游冥是当时人们的重要话题。反映到文学方面也是如此,“宗教与文学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联姻,前者刺激后者的想象,并提供大量神奇瑰丽的意象,因此,尽管文学家未必都是宗教的信徒,但仍然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而一旦文学家受到了宗教的影响,便又往往会出现宗教式的思维、情感、意象不断渗入文学领域的现象,使文学作品极为浓重地表现出这种与宗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感情色彩、意象群落”(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道教建构的仙境以及长生不老、法术等理念;佛教建构的阴间地狱、审判机构、残酷刑罚以及它所倡导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观念,都给予了小说家丰富的想象,這些在《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均有集中的体现。

(一) 游仙故事

“游仙故事”大多是凡人偶入仙境或者被仙人引入仙境,见证仙境的神奇与仙人的道术。《续玄怪录·杨敬真》中的村妇杨敬真在一天晚上被仙界的使者迎到仙界,游览了仙界的蓬莱,“倏忽间,已到蓬莱。其宫阙皆金银,花木楼殿,皆非人世之制作”。《玄怪录·张老》中的韦义方在张老的指引下进入仙界,领略仙境的神奇世界,“景色渐异,不与人间同”。《玄怪录·裴谌》中王敬伯与裴谌曾为学道的道友,然而王敬伯不堪其苦,半途而废,后来进入仕途,做高官、享富贵,十分得意,一次偶遇裴谌,裴谌向他展示法术,将王敬伯的妻子瞬间从千里之外邀至宴会现场演奏乐曲,后来证实了此事并非虚幻,令王敬伯大为震惊。《开元明皇幸广陵》中叶天师的法术,使身在长安城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等人乘云到达了广陵的上空,观赏了广陵上元节的夜景,“俄而虹桥起于殿前,板阁架虚,栏楯若画……于是帝步而上之,太真及侍臣高力士、黄幡绰、乐官数十人从行,步步渐高,若造云中。俄顷之间,已到广陵矣”。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还有人神相恋、并结为婚姻的故事,例如《崔书生》中的书生与王母的第三女短暂结为婚姻,“君所纳妻,王母第三个女玉卮娘子也。……所惜君娶之不得久远,倘住一年,君举家必仙矣”。再如《张老》中的张老在最初出现时的相貌、身份皆极为平凡,但其实他是神仙中人,娶了凡界的妻子,后来共住仙界。这显然已经超出了道教思想的要求,而掺杂了普通人对于人神相恋的向往。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的游仙故事也告诉人们,修仙是不容易的,不但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还要舍弃人世间的各种欲望。《玄怪录·裴谌》中讲述学道者修炼的艰辛过程,“辛勤采炼,手足胼胝,十数年间”,最终其中的一位学道者王敬伯留恋世间的各种“美好”,中途而废,“敬伯所乐,将下山乘肥衣轻,听歌玩色,游于京洛,意足然后求达,垂功立事,以荣耀人寰”。《玄怪录·杜子春》中的杜子春能够舍弃金钱财富,也能经受神怪威胁、妻子受难等考验,但却没过子女亲情这一关,最后修仙功亏一篑,遗憾终生。

(二) 游冥故事

阳间人因某种原因进入地府,目睹地府的各种酷刑,然后又返回阳间,此类故事统称为游冥故事。游冥故事反映的是佛教思想,例如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各种戒律等。《玄怪录·崔绍》写崔绍因枉杀三只猫,被捉拿至阴间受审,由于崔绍家三代人长期供奉一字天王,一字天王在阴间助他开脱罪行,崔绍也答应抄写佛经回向给受害者,从而得以返回阳间。《玄怪录·景生》写了景生精通《周易》,曾经给相国吕谭讲《周易》,但还没讲完,吕相国就去世了。景生有一天突然就死了,原来是吕谭把景生召到阴间,让他继续讲《周易》,但这遭到了阴间两位官员的极力反对,景生因此得以返回阳间。《玄怪录》《续玄怪录》中的“游冥故事”还有很多,例如《玄怪录·苏履霜》《玄怪录·卢顼表姨》《续玄怪录·张质》《续玄怪录·窦玉妻》等。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还展示了佛教地狱的各种酷刑,这酷刑既是对受罚者的一种惩罚,同时也是对欺压良善者的一种威慑。《崔环》中的崔环在阴间“人矿院”见证了各种酷刑,“其中有付硙狱者,付火狱者,付汤狱者”。崔环还亲身经历了其中的一种酷刑,他“被拽扑卧石上,大椎椎之,痛苦之极,实不可忍。须臾,骨肉皆碎,仅欲成泥”。因此,这种震撼力和威慑力不言自明。再如《玄怪录·王国良》讲述了一个名叫王国良的官吏常常以言辞羞辱他人为能事,后来因此在阴间受到了杖刑,返回阳间后背部仍有杖痕,“袒而视之,满背黯黑,若将溃烂然,四际微紫,欲从外散”。王国良受到了警告,便幡然醒悟,“从此见戒,不敢复怒矣”。

阴间本是公平、公正的,善恶有报,丝毫不爽,这在《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多有描述,例如《玄怪录·掠剩使》讲述了人所获得的财富都是命中注定且有定数,超过定数将被阴司所夺,“生人一饮一啄,无非前定,况财宝乎!阴司所籍,其获有限,获而逾籍,阴吏状来,乃掠之也”。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贪图或窃取他人的财富,否则终究也会失去不义之财。

《玄怪录》《续玄怪录》也描写了地狱存在着种种弊端,诸如请托盛行、公然索贿、徇私枉法等丑恶现象。例如《玄怪录·吴全素》中吴全素在阴间时,两个小吏公然向他索贿:“我皆贫,各惠钱五十万,即无虑矣。”再如《玄怪录·卢顼表姨》写了一只小花狗死后在阴间成了一位漂亮的女子,并嫁给了阴间的李判官,她为了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向李判官求情,使她返回阳间,并大大延长了她的阳寿。尽管这个故事表达了因果报应的佛教观念,但更重要的是本来应该公平的阴间,也存在徇私舞弊,竟然可以徇私随意延长他人的寿命:“某今为李判官别室,昨所嘱夫人者,即某也。冥司不俞其请,只加一纪,某潜以改十二年为二十,以报养育之恩。”《玄怪录·董慎》讲述了兖州佐史董慎,因秉性公正,精通法律,被邀请赴阴间帮助他们处理因上级施加影响的棘手案件。“藉君公正,故有是请。今有闽州司马令狐寔等六人,置无间狱。承天曹符,以寔是太元夫人三等亲,准令递减三等。昨罪人程翥一百二十人引例,喧讼纷纭,不可止遏。” 其实,这些所谓阴间存在的徇私舞弊现象,实际上影射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

三、 游仙、游冥故事的叙事方法

学界对于《玄怪录》和《续玄怪录》的评价,常以《玄怪录·元无有》为例说明两部书的虚构性。《元无有》讲述了故杵、烛台、水桶、破铛四件生活物品变化成人的形象,各具衣冠,吟咏自述,故事的主人公名为“元无有”,暗示故事原本子虚乌有,出于作者的虚构。其实,通观《玄怪录》《续玄怪录》,大部分故事与《元无有》并不相似,甚至是相反的。“《幽怪录》十一卷,唐陇西牛僧孺撰。载隋唐神奇鬼异之事,各据闻见出处,起信于人。”(高儒《百川书志》卷八)确如高儒所说的,牛僧孺、李复言为了取信于人,其内容都是有根据和出处的。

(一) 作者主观上追求故事的真实性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的多数故事追求真实性,为了避免被认为是虚构的。《玄怪录》《续玄怪录》的故事,主人公多是隋唐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一些在正史上有记载,涉及的年号、地名、官职等都是真实和具体的。例如《玄怪录·吴全素》:“吴全素,苏州人,举孝廉,五上不第。元和十二年,寓居长安永兴里。”再如《续玄怪录·张庾》:“张庾举进士,元和十二年,居长安升道里南街。”

牛僧孺、李复言为了取信于人,故事一般都有“见证人”,人们通过“见证人”或与“见证人”有关的人的讲述,了解此事,而作者只不过用文字记载下来而已。《玄怪录·卢公涣》讲述了一群盗墓贼挖掘古墓时,墓穴先后出来黄衣人和青衣人“传语”,对盗墓贼进行警告,盗墓贼不听,最后墓中忽然暴发洪水,淹死了盗墓贼。如果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那么就会因为没有“见证者”而会被认为是虚构的,因此,作者安排了一个盗墓贼因会游泳而得以逃生,并到官府自首,交代了盗墓的始末,人们也就得知了这个故事:“两扇欻辟,大水漂荡,盗皆溺死。一盗解泅而出,自缚诣官,具说本末。”《玄怪录·萧志忠》讲述了一群深山里的动物,在一天夜晚,被玄冥使者告知它们将会死于萧志忠的狩猎,于是它们便请严四出谋划策,最终通过刮风、下雪的方式,迫使萧志忠取消了打猎,动物们躲过一劫。这个故事的“见证者”是一个因得病而滞留在山上的樵夫,“先一日,有薪者樵于霍山,暴疟不能归,因止岩穴之中,呻吟不寐。夜将艾,似闻谷崒有人声。初以为盗贼将至,则匍匐于枯木中”。他目睹了这里发生的一切,所以才有了能够让作者进行创作的故事素材和来源。

有一些故事为了说明故事是有来源的,而不是作者杜撰的,便在故事的开头,直接说明故事是某某人讲述的,例如《玄怪录·南缵》:“广汉守南缵,尝为人言。”再如《玄怪录·张左》:“前进士张左,尝为叔父言。”有的是在故事的末尾说明故事的来源,例如《玄怪录·梁革》:“其年秋,友人高损之,以其元舅为天官郎,日与相闻,故熟其事而言之,命余纂录耳。”再如《续玄怪录·钱方义》:“(李)复言顷亦闻之,未详其实。大和二年秋,与方义从兄及河南兄不旬求岐州之荐,道途授馆,旦夕同之,宵话奇言,故及斯事,故得以备书焉。”

牛僧孺、李复言以这种安插“见证人”或者“讲述者”的方式,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观感,即故事是真实的,这就是作者主观上追求故事的真实性,但又与内容本身的荒诞形成了矛盾。

(二) 追求故事真实性的叙事方法

《玄怪录》《续玄怪录》中的游仙、游冥故事的叙事模式:某个人因种种原因进入仙境或阴间,数天后又必然返回人世间,返回人世间后,这个人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游仙或游冥的经过。这种叙事模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亲历者必然返回人世间,如果“亲历者”不能返回人世间,那么,故事的真实性则会大打折扣,甚至遭到质疑。

1. 游仙故事的叙事模式

游仙故事一般是某个人由仙人引路,游览仙境,感受道术,之后被原路送回,再講述游仙的经过。《续玄怪录·杨敬真》讲述了一个农妇——杨敬真,其性情淡泊、好静,为人孝顺,忽然在一天晚上被仙人引入蓬莱仙境。本来她可以成为神仙,但她又以公公无人赡养为由而返回了人世间,“敬真独前曰:‘王清父年高,无人侍养,请回侍其残年。”从仙境返回的杨敬真成了一个道姑。《续玄怪录·麒麟客》讲的是南阳张茂通过灵魂脱壳,跟随曾经做过他的仆人的王夐(神仙)到深山中,乘麒麟,游仙境,七日后他还魂苏醒。凡人游览处于深山或密林的仙境,然而他们再回去寻觅仙境时,却无迹可寻,这也造成了其他人无法验证仙境的存在。《玄怪录·杜子春》中杜子春修仙未成,回家后又想返回修炼之处,“行至云台峰,绝无人迹,叹恨而归”。《玄怪录·张老》中的韦义方再去寻找张老在深山中的住处,“到即千山万水,不复有路”。这种叙事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如出一辙。

2. 游冥故事的叙事模式

游冥故事一般多是因病重或梦中进入阴间,游历阴曹地府,后来因某种契机返回阳间,然后讲述游历阴间地狱的经过。《玄怪录·吴全素》讲述了一个屡次落第的士子,正准备下一次的科考时,被押送至阴间,目睹了阴间受刑者的各种惨状。吴全素认为自己遵纪守法,要求查验冥簿,果然他还有三年阳寿,还能考中明经科,于是吴全素被遣返阳间。“既苏,头眩者良久方定”。后来吴全素果然中了明经科,三年后去世。《玄怪录·马仆射总》讲述了马总午睡时,梦中被邀请至阴间,在阴间正担任六押大都统的杜佑,推荐他能够继任这个职务,但被马总拒绝,马总睡醒后还清晰地记得此事。

游仙、游冥必返的叙事模式,其叙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仙境道术、阴间地狱的真实存在,同时游仙故事可以增加道教的信仰,游冥故事则可以对于那些作恶多端者有警示作用,因此追求真实性对于游仙、游冥故事的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结语

《玄怪录》《续玄怪录》是唐代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两部“玄怪”小说,它们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佛、道思想。《玄怪录》《续玄怪录》主要通过“亲历者”的复述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从而达到证实神仙、鬼神是真实存在的目的。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王勃《忽梦游仙》)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林宪亮 已更新 1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