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三读书堂”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二读文,三读意。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者》 > 《读者》2022年19期

十分红处易成灰

分类:点滴 作者:乔兆军 整理时间:2022-09-22期刊:《读者》2022年19期 阅读数:人阅读

☉乔兆军

清代徐宗干的《咏炭》曰:“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意思是:煤炭还没有入炉时,虽然浑身通黑不耐看,但还有几分硬朗的骨气;一旦进入炉中,烧到极致,便是它最热、最光鲜的时候,但这一刻转瞬即逝,很快它就成了灰烬。

由红入灰,炭如此,人亦如此。未入“炉”时,守住本真,有几分风骨并不难。可一旦入了“炉”,混迹其中,青云直上,大红大紫,便忍不住忘乎所以,目中无人。面对诱惑,近在咫尺,把持不住,伸手去捞,深陷其中。

与此同理的,还有感情。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段感情,太浓了就不易长久,而人对感情太执着又会为情所伤,伤人伤己,空留余恨。你看,曾经是生死之交的患难伴侣,经历了起起落落,熬过了各种艰难困苦,没有选择“大限来时各自飞”,而到了功成名就、事业有成时,反而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日子好了,心的距离却远了,面对种种诱惑花了眼,不再是彼此的唯一,最后,一拍两散,恐怕也就不意外了。

王元化先生生前谈到文坛的时候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热闹”代表着活力与繁荣,怎么会完了呢?原因在于,“热闹”背后的浮躁、放纵和没有节制。比如一些高产作家,写完一本书以后不知疲倦地马上写第二本,可这些书的质量怎么样就不好说了,应时、跟风、粗制滥造的作品太多。再比如,每年拍摄那么多部影视剧,有多少是虚幻的泡沫?人人都静不下心来,个个都不愿坐冷板凳,如何出得了精品?好的艺术作品,都是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精心打磨的,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红处成灰”的现象不仅表现在文坛、演艺界,社会的各个层面皆有体现。人生之中,十分红处,有时比浑身通黑更值得警惕。清初孔尚任的戏曲剧本《桃花扇》中有这样一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很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之理。

(刘 振摘自《北海日报》2022年7月23日,王原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乔兆军 已更新 2 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