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三读书堂”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二读文,三读意。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者》 > 《读者》2018年10期

在香格里拉当农民

分类:社会 作者:马三飞 整理时间:2021-03-27期刊:《读者》2018年10期 阅读数:人阅读

马三飞

20世纪50年代,我的祖父就来到中国,当时他是驻中国的记者。工作之余,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在中国行走,并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啧啧称道。

我小时候每次去华盛顿看他时,我们总是用筷子吃中餐。所以在祖父的影响下,我开始慢慢熟悉中国。

2003年,由于父亲工作的缘故,我们全家来到中国。那时我刚16岁,我在这里经历了成长的重要阶段。

有一次,我一个人想坐长途汽车去苏州,却坐错了车,到了滁州。当时我就慌了,兜里只有200块钱,怎么办?出租车司机非常热心,把我送到火车站,我又买了一张票。车票上写着“无座”,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没想到火车上会有这么多人,但这段经历让我很感动。有一对老年夫妇,非常友善温和,他们只有两块逼仄的小地方可以落脚,却一直要让给我坐。这件事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足以让我留下。

在中国的学习结束后,我决定去温哥华上大学。开始我打算选择自然科学,后来我还是挑选了我最感兴趣的学科——关于中国思想起源的学科,它教授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等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最终我获得了与中国语言和文化有关的学位。

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回到中国,和我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是我母亲最先决定在香格里拉生活的。有一次她陪我父亲出差时,爱上了香格里拉。

她决定在香格里拉长住,并且创建了一家非政府组织——云南香格里拉手工艺中心,旨在保护当地的手工艺,她还给当地的孩子和其他人免费上英语课。我和两个姐姐开始帮助她工作,不论她做什么,我们都支持她。

不久,我们创建了香格里拉农场。我姐姐莎拉是一位非常棒的设计师,她负责设计网站;另一个姐姐阿莉亚是剑桥大学经济学系的学生,她负责财务分析;我大学毕业后也很快加入农场的工作。

初建农场时,我们的预算很少。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拥有70多种产品,在世界100多个地区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

我们最满意的是养蜂计划。一开始我们就想把养蜂业发展为当地的一大产业——要知道,以前在香格里拉迪庆藏区是没有养蜂业的,农民们觉得这里海拔太高,没法养蜜蜂,蜜蜂会有高原反应。

最初,我们免费送给他们蜂箱,为他们做养蜂培训,效果很好。后来为我们发现,除了我们教他们的,农民们还做了更多尝试。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地方已经有了850多名养蜂人,我感到很骄傲。后来,政府也开始仿照这个模式,教当地农民养蜂,养蜂业延伸到更广的区域。

后来我们又引进以滴灌种植咖啡豆的技术。原先的种植场因为过量使用农药而被严重破坏,我们尝试用滴灌系统恢复地力,第一年就让收成提高了30%。

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团队在不断壮大,我们的力量来自共同信仰的价值:我们坚信正直、诚实、勤劳,希望用生命创造价值,希望世界因我们而不同。

(大浪淘沙摘自《解放日报》2018年3月2日,本刊节选)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马三飞 已更新 1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