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三读书堂”在线阅读文章网一读字,二读文,三读意。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文章免费在线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者》 > 《读者》2022年14期

才根于器

分类:杂谈 作者:游宇明 整理时间:2022-08-30期刊:《读者》2022年14期 阅读数:人阅读

“才根于器”是曾国藩说的一句话,源于咸丰七年(1857年)十月初四日给其九弟的家书。原文是:“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才”,这个字好理解,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才华、能耐、本事;“器”的含义稍微复杂一些,它应该是指人的精神气质,包括我们通常说的操守、修养、性情等等。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的“器”可以促成“才”的生长,更可以促进“才”的持续积累。

“器”的第一个层面是站位。一个人站的位置高,看得远,想得深,耐得烦,他的格局才会宏大,才不会为一时的利益、瞬间的虚荣所迷惑。曾国藩一生以孔孟等大儒为榜样,立志做圣人,甚至连多看了两眼美女都要在日记里将自己骂得狗血喷头。换句话说,在眼前的无上荣华与身后的忠臣名望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人的品质必须清澈,这是“器”的第二个层面。品质好既是一种内心的纯度,也是一种取信于他人的透明度。曾国藩做官,抵得住物质诱惑。手握几千万两银子的军费,却分文不取,明明可以依陋规据为己有。对下属送来的礼品、礼金,他也一概谢绝。由于其为政清廉,身为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身后留下的银子却很少。他待人讲究敬恕。不仅对倭仁、陈岱云、邵蕙西等朋友始终保持尊敬,就是对不怎么成器的人,也力求保全其脸面。妹夫王率五一无所长,却瞒着家人来京,希望借曾国藩的名声找事做,结果没有如愿。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望大人不加责,并戒家中及近处无相讥讪为幸。”曾国藩在江西领军作战时,因为抽取厘金,与当地官员闹得不可开交。父亲去世,他趁丁忧之机,打了报告不等批准就回了湖南。朋友有的理解他,有的不理解,左宗棠等人还写信相讥。曾国藩也生过气,最后还是原谅了老朋友。

“器”铺底的东西是良知。人有良知,就有了做人的底线,也就有了处事的敬畏心。良知是道德的及格线,再上一个台阶,便是我们通常说的忠诚、善良、崇高之类了。一个人有了良知,其站位和操守才有起码的保证。曾国藩一生总是觉得愧对江西,其一,他在江西设卡抽厘,取得多,由于无民事之权,泽民之事做得少;其二,不能接见官员;其三,当地绅士不少人主动出钱出物,曾国藩却无以为报。为此,曾国藩写信给接手的曾国荃,希望他弥补自己的过失,那封信是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写的,相隔一百六十多年的时光,其闪耀的良知至今让我们动容。

“才根于器”,“器”与“才”相配,我们的“才”方可不用偏,也方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曾国藩留给后人的一种启示。

(王世全摘自微信公众号“宇明游目”,顾 静图)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dacesmiling@qq.com

游宇明 已更新 2 篇文章